崔保师,殷长春:《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新纲领

作者:发布时间:2019-11-28浏览次数:397

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目标

在指导思想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在基本原则上,提出了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服务实践需求就是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激发创新活力就是要深化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弘扬优良学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形成求真务实、守正出新、严谨治学和担当作为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和谐、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在发展目标上,提出要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科研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库和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催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明确提出“六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即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有活力、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更加合理、原创研究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共同致力于“推进建设教育科研强国”这一伟大目标。

从重点任务的角度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围绕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提出要系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等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

二是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强调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国际教育竞争、人口结构变化、科技创新、社会变革等大形势、大趋势,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

三是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出要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四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出要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政策阐释解读;普及教育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教育素养;准确研判社会舆情,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

五是适应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出要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支持创办外文教育期刊,支持教育类优秀教材外译工作;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六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出要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引导鼓励开展政策咨询类、舆论引导类、实践应用类研究,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和舆论。

从激发活力的角度提出五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系统梳理了教育科研的六支队伍,明确了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责定位。

二是针对协同攻关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平台、全国教育调研平台、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平台,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提出要适应机构改革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稳步推进教育科研组织形态创新,规范论坛、研讨会管理,有效防范教育科研战线“四风”问题。

四是创新科研范式和方法,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科研范式,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五是改革教育科研评价,提出要根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完善教育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宽松环境。

提出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队伍建设要求

一是明确作出教育科研队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判断,提出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科研人员,加大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选聘和薪酬分配办法等具体要求。

二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求真笃行等四种素养。

三是针对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特点,提出要确保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参考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要建立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

(崔保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殷长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