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者: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700

一、总体要求

2025,技能型社会建设初显成效,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明显提升,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稳步提高。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000人左右,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数达60万人以上。

2035,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得到全社会高度认同,具有显著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可,职业教育供给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江苏成为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二、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艺术类、体育类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注重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2.坚持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统筹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改进文化课教学方式,加强通识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建立高职院校技能抽查和实习报告抽查制度;优化省级赛项设置,扩大学生参赛范围;将世界技能大赛要求、职业标准与教育教学融合,培养年轻技能大赛选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

3.持续深化教材教法改革。设立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奖,支持职业院校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建设10个左右省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地;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加快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式;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组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提升综合能力;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设100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5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办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赛和职业能力大赛。

4.健全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省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根据院校类型、教育层次和发展定位,制定相应质量评价标准;鼓励各地会同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制定更加契合生产一线的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开制度;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改进省、市、校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建立质量年报第三方评价反馈机制。

5.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新任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和教师跟岗实践制度;加快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企业实践经历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遴选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支持职业院校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到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

三、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强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进一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标准化、优质化建设水平。

2.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强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建设50所左右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200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带动全省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建设20所左右五年制高职标杆学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标准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打造更多省高水平本科专业和重点学科。

3.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系统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教高考”招生规模。适度扩大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积极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十四五”期间,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保持在同期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体规模的30%左右。

4.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相互融通。推动更多职业院校参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加快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学分认定和累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支持开展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联合社区(街道)共同建设社区教育基地或举办社区学院。到2025年,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年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倍以上。

四、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

1.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通过新建、改建打造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院校。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专业改造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增设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

2.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各方深度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

3.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推动职业院校依托优势专业与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建设一批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发展的职教集团,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与产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入实施职业院校产业教授选聘计划,每年从行业企业选聘200名左右的产业教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国有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5%设立学徒岗位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到2025年,建成50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20个公共实习实训中心(平台)、30个紧密型职教集团。

4.推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推进产业园区、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研发,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职业院校要将技术积累成果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推动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

五、打造江苏职业教育品牌

1.塑造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势。强化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能力培养、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体系。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助力打造职业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标杆。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养和培训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

2.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探索专业联盟、教学共同体等新型方式,推动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3.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水平。深化中外合作交流,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促进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积极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发本土化国际职业证书考核标准,输出国际可通行的教学标准。实施江苏职业教育“郑和计划”,推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支持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拓展办学内涵。

信息来源: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