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斌:“宽进”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实施“严出”

作者:发布时间:2021-09-24浏览次数:551

一是协力打造“金课”,让学生愿意学且学得好。伴随着全国高校质量提升行动的逐步深入,很多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活动,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更为学生喜闻乐见,学生的“到课率”不再依靠纯粹的“点名”,考试的“过关率”也不再依靠老师的“笔下留情”,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有能力、有意愿把课上好,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走出混日子的误区、都能抗拒“追剧”“刷视频”“玩游戏”的诱惑,迫切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授课质量要与评职晋级挂钩,学生的懈怠要受到严格的过程性管控,进而全方位地从严治教、治学、治校,促进育人质量提升,实现学生真正受益。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仔细梳理职业院校学生“挂科”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是不爱学,而是实在学不好,可谓学习态度认真有余、学习能力天生不足。比如,有些学生理论课学习怎么也弄不懂概念、公式、推理、体系,但要是梳理起行业动态、企业市场、研究综述之类却是得心应手,动手制作一个实物、策划一个项目等也会有模有样。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这些能力并不差于理论学习,反而正是企业所需。我们会遇到有学生因为综合职业素养较好,早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抢着预录,但却因为一些理论课程“挂科”而面临无法“顺利”毕业的尴尬。所以,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职教特点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适当精减纯理论课程,创新增加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专业创客等行动类内容,让学生选择更多、收获更多。

三是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凭借“赋能增量”毕业。评价创新是当前职教改革的主方向和主旋律,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让职教办学思路更宽、模式更新,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框架下得到精准评估,以免让不合理的“严出”对学生产生“误伤”和“误导”。眼下,生源多元已是职业院校的共性特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专的毕业生,以及“下退农新”类“社招”人才汇聚一校,起点不一,求学诉求也不一样,如果仍然套用常规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单一评价,肯定会有许多学生(学员)不能合格毕业,由此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现实矛盾和衍生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科学设计,试行“先摸入学底+后量出校状”的评价改革,在进校与出校之间评价学生的“获得增量”,当“增量”达到预定标值或实现求学预期时,认定学生学业完成,准许合格毕业。

四是探索学制改革,让学生依托“学分银行”毕业。在传统的学业管理中,修业年限常常被视为高校学籍管理的“铁率”,上有博士、硕士修业不得超过多少年,否则不仅不能毕业,还会被勒令“退学”;中有许多本科生“退学试读”的警示;而到了职业教育这个层面,“自愿退学”往往多于“勒令退学”,且大多会附上一个“退学创业”的体面由头。毋庸讳言,职业院校学生的这种退学,学制管理过于教条难咎其责。在生源多元复杂、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的“宽进”背景下,我们更应积极探索全面学分制改革,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获得学分,另一方面让学生(学员)在尽可能长的年限里持续完成学业,以让满足求学需求为目标的终身教育成为主流,让学生在“全面学分制”和“学分银行”的科学管理下圆满完成学业。

(王寿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