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传宝:正确理解劳动教育

作者:发布时间:2021-12-20浏览次数:4618

、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当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我们要让儿童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奥秘时,劳动教育就与科学技术建立了内在联系,劳动教育也就成为了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发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作用的时候,劳动教育已经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学生体悟、理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时,劳动教育当然就已经是美育了。让劳动教育成为一个独立、孤立的教育形态,本来就是错误的。

从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教育的关系角度看,劳动教育中的“劳动”与生产劳动意义上的“劳动”并非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劳动教育本来是基本素养到真正劳动实践的“中介环节”。也就是说,德、智、体、美着眼点在于人的基本素养;德、智、体、美诸育,则是对这一基本素养的培育。其中,体育对应于身体素养的提升,智育、美育、德育分别对应于精神素养中的知(智育)、情(美育)、意(德育)等素养的培育。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其实就是一般素养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以致用”,或者德智体美学习之后的“练练手”或者“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这就意味着:劳动教育应当通过特定劳动实践形式与教育目的的自觉衔接,实现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素养之“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育。同时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劳动教育是一个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杂糅在一起的一个复合性教育概念。

、明晰劳动教育概念的意义

第一,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所谓“有劳动,无教育”,其实质就是否定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内在联系。结果是,学生虽然“劳动”了,却没有接受劳动过程中应该接受的德、智、体、美教育——即没有更热爱劳动(德育),或者没有科学技术的“学习”(智育),没有真正上动手、流汗、强健体魄(体育),没有体悟到“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美育)。要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反其道而行之,让原本单纯的劳动过程与德智体美等教育目标建立自觉、自然、内在的联系。

第二,让“全方位”劳动教育成为可能

承认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劳动教育是基本素养到真正劳动实践的“中介环节”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我们可以从劳动教育非得与其他教育硬性“区别开来”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劳动教育开展的时空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数理化、语数外、政史地所有学科教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所有学校教育活动,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最为广阔的舞台。中央所期待的“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等政策目标也就自然得以落实。

第三,防止“劳动教育”成为“反劳动教育”

所谓“反劳动教育”,一是指劳动教育目标上的反效果,比如参与劳动让学生更不热爱劳动;二是指劳动教育内容上对孩子的误导,比如片面“学农”教育已将一个GDP占比极小的农业(农、林、牧、副、渔加起来不到7%)劳动看成是“劳动”的全部,由于根本无视服务业已经占据大半个江山(GDP占比超过50%)、脑力劳动占绝对主导地位等事实,这一劳动教育实际上已经严重误导了孩子对当代“劳动”概念的准确理解;三是指劳动教育形式上的“反智”,比如故意让博士研究生“浇大粪”,还美其名曰“锻炼学生”,其实已经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动脑筋、不务正业。高等教育、科研机构最重要的使命,应当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劳动者从最恶劣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不是要让时光倒流,故意制造苦难。高等教育若真要开展劳动教育,首先是要帮助学习者确立“专业报国”思想,让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实现彻底、有机的结合。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信息来源: 德育We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