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终聚力做好“两融合”、做到“两拓展”、做实“两协同”
“两融合”是指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两拓展”是指以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向技能培训拓展、向国际合作拓展;“两协同”是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
1.坚持把做好“两融合”作为重要路径,加快构建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机制。要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师资、课程和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职普之间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合作、协调共生、各美其美的教育生态。另一方面,以优质职业教育支撑终身学习体系。要加快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引导在校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技能财富;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以及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2.坚持把做到“两拓展”作为重要手段,加快构建以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职业教育向技能培训拓展、向国际合作拓展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创新育训服务业态,提升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水平。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大学、职工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办学。要持续深化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国际合作,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探索开展境外劳务培训、技术培训,满足国际化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
3.坚持把做实“两协同”作为重要方式,加快构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本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鼓励高等院校深度融入产业变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组织,完善注册学习制度和学习服务措施,推动学分认定和累计。引导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在满足市场供给、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进一步藕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做好支持服务工作,更加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学校多元化社会办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动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要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学习需求,引导专科教育更加注重夯实技术技能教育的基础、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应用型本科学校招收更多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继续强化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着力涵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强化理论基础支撑;鼓励研究生教育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反哺教学等方式,培养既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又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落实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民办学校、中职学校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向和新途径,补齐党建工作短板,把好事业“方向盘”。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质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增强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源动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鼓励与引导职业学校教师将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书写在课堂里、厂区里和项目里。健全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实现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职职教高考接轨,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主渠道。健全学生成长成才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引导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建立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产业园区、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国有企业设立学徒岗位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推进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4.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内涵。健全质量标准与制度体系,系统研制实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省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支持职业院校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育人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5.坚持推动数字化转型,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广应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持续加强省级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积极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统筹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以及课程、教材、实习实训等数字资源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提质扩容。提高职业院校师生信息化素养,支持数字相关专业建设,培养数字人才,助力产业数字化。
(葛道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