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构建“四链”融合职业教育新生态

作者:发布时间:2023-05-22浏览次数:200


教育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做好职普融通工作,拓宽成长成才通道,打造生命全周期、最全面、最适合、人人发展、多元成才的教育。普通教育要开设职教课,设计义务教育后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在各学段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共享、贯通互认;更要构建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升学天花板,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升学渠道,为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提供多元选择机会,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人人成才,多元成才,终身学习,成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职业院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密切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关系,通过引企入校、引企驻校、企校一体等方式,与城市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发挥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优势,在标准、课程、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以真实的员工身份,参加真实的实践工作,受到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获得真实的实践知识和实践体验,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真正实现与生产零距离接触的目标,推动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从松散联结式校企合作向实体嵌入式产教融合转型。

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职业院校要与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沿产业高端化路线前进,把握产业结构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服务高端等战略竞争优势,紧密依托产业演进的趋势提升自身技术整合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工艺、流程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推动科技创新主动融入产业创新体系,尝试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园,打造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咨询与改造服务等,更要精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重点和卡脖子难题发力,主动融入创新链,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教融合是政校行企多方融合,通过生产与教学、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师傅与教师身份、学徒与学生身份、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等多元素的深度融合,解决企业与学校割裂的桎梏、工作与学习分离的藩篱,实现职业与教育的融合、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的融合、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企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形成多元、开放、终身学习的办学环境和深厚广博的创新底蕴。

(刘昕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院长)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